如何改善分化水平,更好地坚持自我?
1、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
由于自我分化低的人不知如何将自己的感受从伴侣、父母的感受中区别出来,所以他们的幸福和悲伤会收到对方情绪的强烈影响,如果你面临着这样的问题,那么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试着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感受。
首先在你与家人或伴侣相处时,试着在内心对你感受到的情绪提出质疑,这是对方的感受,还是我的感受?此外,还有一个帮助你找回自己感受的方法就是「具体化」自己的感受。
比如你不能简单地说「我感觉不好」、「我觉得不舒服」,你要努力去体会和分辨是内疚?是失望?是尴尬?以及那些情绪让你想到过去曾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体会过?
要先识别自己的感受,明白它具体是什么,用心不断练习分辨,你就能和自己的感觉达成更好的关系。
2、学会辨识情感和理智
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的同时,你也要学会辨别自己的情感与理智,情感可以是微妙的,也可以是强烈的,但它们通常都是难以抑制的、下意识的感受,尤其是在争执、辩论或情绪激烈的情境中时,你要问自己,现在是我的情绪在起作用,还是理智在起作用?
比如你周围的人都认为你和伴侣不相配,你也清楚地意识到其实你们的性格、爱好都不和谐,可是你就是会在想到对方时忍不住嘴角上扬,会希望和对方在一起的每分钟都变成两倍那么长,「我感到快乐、满足、幸福」,这就是你的感受。
而理智则是客观的,需要经过思考与分析,同时也是有据可查的,它不像自然发生、有时甚至是「侵入式」的情绪或感受,理智思考更多的是一种人们主动选择的状态。
比如你在纠结是否要和伴侣分手时,想到对方条件其实很不错、性格好相处,但也想到对方抽烟喝酒、有时不尊重女性,这就更像是一种基于理性而非感性的判断。
这样一来,你就可以回顾自己过去所做的一些决定和选择,看看自己更多忠于情感还是理智,以及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和后续体验。
此时「坚持自我」的含义也会变得更加明确,你会更清楚在什么时候、场合,你想坚持的是哪一面的自我,感性还是理性的?不过需要明白的一点是,感性与理性同样重要,没有优劣之分,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。
3、主动与原生家庭建立适当的边界
当你意识到自己和原生家庭的边界过于模糊,就是时候主动建立起更加健康的边界了。
首先你要谨记,即使是父母也无权干涉你的决定与选择,在他们试图这样做时,你要坚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意愿,你的人生应该以你的意志为基调,而不是父母施加于你的「你想要」、「你应该」或是「你适合」。
其次,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,并试图将你牵扯进来,或是一方想要拉你站队时,你要告诫自己和对方:「这是你们之间的矛盾,我的过度卷入绝不是有效、长久的解决之道。」
当然你可以倾听他们的想法,可以给出你的建议,但仅此而已,你不能替他们决定,无法帮他们执行,更不该牺牲自己去解决他们的纠纷。
这一开始会有些困难,甚至可能受到家人的责难,但如果你因此对于建立个人边界感到焦虑或愧疚,要记住,完成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分化,才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关键的第一步,而这正是坚持自我最重要的前提。
我们都渴望链接、寻求归属、期盼被接受,却也不想因此失去自我,但我们却时常在不知觉中过分干涉他人,或是把他人的情绪揽了过来。
我看过一段话是这样说的:「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而你是你,我是我。」我想这大概才是一段关系最好的模样!
心理纪录片 : 《伴侣治疗》《你看不见的我》《人生七年》《他乡的童年》《压力的真相》《冥想指南》《深入大脑》《积极心理学》《聪明的大脑》《习惯的奴隶》《睡眠的科学》《探索心理学》《幸福实验室》《看穿读心术》《身份的焦虑》《我们如何对抗抑郁》
量價為王 @wilsonw71270028 · 2h 心理纪录片 : 《伴侣治疗》《你看不见的我》《人生七年》《他乡的童年》《压力的真相》《冥想指南》《深入大脑》《积极心理学》《聪明的大脑》《习惯的奴隶》《睡眠的科学》《探索心理学》《幸福实验室》《看穿读心术》《身份的焦虑》《我们如何对抗抑郁》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