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这13个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推荐给你! 1、镜像效应

 

许不言
这13个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推荐给你! 1、镜像效应 当你在表达观点时,微微地点头,向他人发出一些积极的信号,你会发现,他们不知不觉地被你的意识同化,加强了赞同你的心理。 2、强迫选择原则 让一个人做一件事,不要给他是非题,要给他选择题,比如把「你周末有空吗?」改为「周末要一起去逛街还是看电影?」来减少对方说不的机会,增加事情的成功率。 3、登门槛效应 你:「能借支笔给我用下吗?」 学霸:「好啊!」 你:「不好意思,顺便问一下,这道题怎么解?」 学霸:「这个简单,这样…」 想让别人答应你一个较为困难的请求,不妨先让他为你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,再告之真实请求,为使自己保有前后一致的印象,且帮人帮到底,他们答应帮忙的概率会更大。 4、沉默效应 希望别人对你说实话,在他说话时看着他的眼睛并保持沉默,此时相对安静的空间,会让有所隐瞒的他,感觉到压力,不自觉地对你说出实话。 5、固定行为模式 请求别人帮忙时,能够讲出一个理由,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大,只要听到「因为」二字,哪怕理由微不足道,人们就会认为你是有理由的,即绝大多数人在非紧急情况下,都愿意给予一定的帮助,这是大脑做出的自然反应。 6、暴露缺点效应 买了车子,要说分期还贷压力山大,车位费用太高、油价一涨钱包就缩水;升职加薪,要说责任重大经常熬夜加班,秃头脱发健康堪忧。 你的小缺点会让你更受欢迎,人天生会对完美人格产生敬畏感及嫉妒心,他们更愿意靠近那些不完美的人,甚至产生同情心。 7、五分钟起步法 当你静不下心来做一件事时,给自己5分钟起步时间,你只需告诉自己:「只有5分钟,忍忍就过去了。」大多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你坚持了不止5分钟。 一旦大脑启动了5分钟装置,你会惊奇的发现,自己还可以专注10分钟、20分钟,甚至更长时间,这个方法很适合拖延症患者哦。 8、身体语言运用 脚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之一,我们可以通过脚的状态来判断一个人的基本想法。当一个人面对着你说话,却把脚转向别处时,说明他想终止这次谈话;当一个人翘着二郎腿跟你讲话时,说明他对你的观点不太赞同。 初次见面,眼神交流过于尴尬?可以尝试看对方的鼻子,这会让你看起是在注视对方,又让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,显得友好且自信。 9、蔡加尼克效应 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圈,交接处有意留出一段空白,回头再看看这个圆,你的脑海里会出现强烈的意念:「想把这个圆补全」,因为人类天生有完成事情的愿望,善用这种心理会帮我们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。 比如你可以把手头的工作做一个进度条或圆饼图,当看到进度为80%,就会很想把它完成或补圆。 10、情绪管理法则 遇到想让你难堪的人,保持冷静是有力的武器,你的礼貌对待,会让他迅速成为对决里的弱者,沦为别人嘴里的笑料,反而动怒会正中别人的下怀。 11、临近效应 人们总会更喜欢与自己三观契合,有共同喜好的人。一段感情的迅速升温,总是通过发现与对方共同的兴趣、或是学习对方的喜好来实现的。 12、投射效应 想建立好的人格,尝试从赞美别人开始,人们容易将你对他人的描述联系到你身上,这种现象叫「无意识特征转移」,当你总是夸一个人真诚、善良、聪明的时候,别人会自然而然地,将这些形容词理解为你的特质。 13、前景理论应用 谈判时要注意分散收益、集中损失,即多次向对方抛出不同的利益点,一次性摊开损失点,哪怕其中有多处损失,人们也乐意接受。 这可以类比到我们听好消息和坏消息时的心情,假如对方告诉你:「你生日我给你买了蛋糕来庆祝。」接着告诉你:「可是今天要加班!」然后又告诉你:「因为急着回家,忘了把蛋糕带回来。」 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! 但如果对方告诉你:「今天要加班,不能陪你过生日了。」再告诉你:「但没关系,我还是给你买了蛋糕,明天给你补过生日!」这样是不是心情完全不一样了,虽然有坏消息,却一直有好消息来弥补当下的坏心情。 当多个好消息汇聚起来后,所产生的核爆效应,会让人们有一种「收益>损失」的心理。

留言

此網誌的熱門文章

心理纪录片 : 《伴侣治疗》《你看不见的我》《人生七年》《他乡的童年》《压力的真相》《冥想指南》《深入大脑》《积极心理学》《聪明的大脑》《习惯的奴隶》《睡眠的科学》《探索心理学》《幸福实验室》《看穿读心术》《身份的焦虑》《我们如何对抗抑郁》

量價為王 @wilsonw71270028 · 2h 心理纪录片 : 《伴侣治疗》《你看不见的我》《人生七年》《他乡的童年》《压力的真相》《冥想指南》《深入大脑》《积极心理学》《聪明的大脑》《习惯的奴隶》《睡眠的科学》《探索心理学》《幸福实验室》《看穿读心术》《身份的焦虑》《我们如何对抗抑郁》

如何改善分化水平,更好地坚持自我? 1、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

  许不言 @HsuBuyan 如何改善分化水平,更好地坚持自我? 1、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 由于自我分化低的人不知如何将自己的感受从伴侣、父母的感受中区别出来,所以他们的幸福和悲伤会收到对方情绪的强烈影响,如果你面临着这样的问题,那么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试着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感受。 首先在你与家人或伴侣相处时,试着在内心对你感受到的情绪提出质疑,这是对方的感受,还是我的感受?此外,还有一个帮助你找回自己感受的方法就是「具体化」自己的感受。 比如你不能简单地说「我感觉不好」、「我觉得不舒服」,你要努力去体会和分辨是内疚?是失望?是尴尬?以及那些情绪让你想到过去曾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体会过? 要先识别自己的感受,明白它具体是什么,用心不断练习分辨,你就能和自己的感觉达成更好的关系。 2、学会辨识情感和理智 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的同时,你也要学会辨别自己的情感与理智,情感可以是微妙的,也可以是强烈的,但它们通常都是难以抑制的、下意识的感受,尤其是在争执、辩论或情绪激烈的情境中时,你要问自己,现在是我的情绪在起作用,还是理智在起作用? 比如你周围的人都认为你和伴侣不相配,你也清楚地意识到其实你们的性格、爱好都不和谐,可是你就是会在想到对方时忍不住嘴角上扬,会希望和对方在一起的每分钟都变成两倍那么长,「我感到快乐、满足、幸福」,这就是你的感受。 而理智则是客观的,需要经过思考与分析,同时也是有据可查的,它不像自然发生、有时甚至是「侵入式」的情绪或感受,理智思考更多的是一种人们主动选择的状态。 比如你在纠结是否要和伴侣分手时,想到对方条件其实很不错、性格好相处,但也想到对方抽烟喝酒、有时不尊重女性,这就更像是一种基于理性而非感性的判断。 这样一来,你就可以回顾自己过去所做的一些决定和选择,看看自己更多忠于情感还是理智,以及它们分别给你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和后续体验。 此时「坚持自我」的含义也会变得更加明确,你会更清楚在什么时候、场合,你想坚持的是哪一面的自我,感性还是理性的?不过需要明白的一点是,感性与理性同样重要,没有优劣之分,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。 3、主动与原生家庭建立适当的边界 当你意识到自己和原生家庭的边界过于模糊,就是时候主动建立起更加健康的边界了。 首先你要谨记,即使是父母也无权干涉你的决定与选择,在他们试图这样做时,...

《人格心理学》中,有个概念叫做“自我设障”,是指为了保护自尊,在工作或竞争中设置障碍,阻碍自己成功。 通俗点说就是怕自己会失败,所以不敢去做,但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懦弱,

  加密禅师 @crypto_chanshi · 3h 《人格心理学》中,有个概念叫做“自我设障”,是指为了保护自尊,在工作或竞争中设置障碍,阻碍自己成功。 通俗点说就是怕自己会失败,所以不敢去做,但又不想承认自己的懦弱,于是从主客观方面找各种各样、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,从而让别人和自己都相信一件事: 我不去做,其实是有合情合理的原因的!